養雞大棚在外形上類似于蔬菜大棚,雞舍通常坐北向南,跨度一般為8到10米,東、北、西三面有高約15米的磚墻圍護,墻壁厚,墻上安裝多的窗戶。雞舍南壁開放,由間距相等的大木窗和壁垛連成,木窗上覆有半透明的塑料膜,既可以保溫又可以通風。雞舍的頂部多為單坡式的,用長的竹竿和粗鐵絲構成一個平面支架,再在支架上覆蓋一層或兩層塑料塑膜,上蓋草或夾入麥桿作為隔熱層。雞舍內有數量不等的壁垛支撐整個雞舍的頂部。
養雞大棚的養殖優勢
1、投資少見效快:目前建設一個飼養1000-1500只肉食雞的大棚只需投資2000-3000元左右,其造價僅是磚瓦結構雞舍的1/5-1/4。一般每個雞棚飼養2批肉雞,即可收回全部雞棚投資。
2、能為肉雞提供好的生長環境:冬天利用塑料薄膜的"溫宣效應",能提高棚溫,節省能源,提高飼料轉化效率。夏天在大棚頂部蓋上草苫和秸稈具有好的隔熱效能,通風時將兩側敞開,扯上擋網,能起到很好的防暑效果。
3、棚舍利用率高,經濟效益大:大棚飼養肉雞一般采用地面厚墊料平養,每平方米可養8-12只,棚舍利用率高。目前,內地肉雞飼養水平已達到6-7周齡即可出欄,出欄后留2周時間打掃消毒雞舍,這樣一年就可出欄5批。按每只雞獲純利2元計算,每批飼養1000只肉雞全年可獲純利1萬元左右。
4、要求飼養管理水平高:由于肉雞生長十分迅速,各方面的營養需要都要及時供給,否則任何一方面的營養缺乏都會影響其生長甚至發生營養代謝病。所以,肉雞飼料要求采用全價配合飼料,而且采用顆粒飼料飼喂效果好。同時,由于飼養密度大,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嚴,如果飼養管理水平低,雞群易發生傳染病,如球蟲病、雞白痢、大腸桿菌病、慢性呼吸道病等。這就要求在飼養肉雞時,應加強飼養管理,努力為肉雞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,提高肉雞出欄體重和成活率,從而獲得高的經濟效益。
養雞大棚的管理水平決定了肉用雞的經濟效益。要合理喂水,飲水過多,影響肉用雞生長。養雞大棚飼料要符合標準,須在保質期內,調制的飼料須符合肉用雞的生長規律。養雞大棚要保證光照,良好的光照可以抑制疾病,使肉用雞與外界和諧,促進生長。養雞大棚內濕度的管理,通過加濕器調節濕度,讓濕度保持合理的范圍,并且有利于肉用雞的飼養。不要因為節約成本,就縮小對肉用雞的環境要求,要對各種必要條件進行相應的規范,通過對管理人員的要求可以提高飼養質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