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豬大棚的成長的寬度在5米-7米,長度在10米-25米,立柱高在1.5米-2米,頂棚的高度在2.5米-3米。豬舍盡量建造在朝陽避風的地方,大棚的頂部要做好保溫和遮陽的設施,正常都是用棉被配合草簾,夏天氣溫高的時候可以把草簾放下來,幫助遮擋陽光,冬天氣溫比較低可以把棉被 放下來保溫。要控制好養殖時候的密度,正常的一頭豬要求占地面積在1.2-1.5平方米,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決定養殖的密度。
養豬大棚要求
1、溫度:大棚養豬的溫度要比封閉式樣豬更好控制,在冬天的時候白天和黑天的溫度變化很大,所以要做好保溫工作,控制好養豬大棚內的溫度,這樣可以幫助豬更好的正常發育。
2、濕度:大棚養豬的時候濕度是最難控制的,因為大棚的頂部是塑料所以空氣性能很差,冬天的時候養豬大棚內水汽會停留在塑料上面,到了晚上就都凍成冰,白天溫度高又化成水,這樣反復所以才讓養豬大棚內的濕氣變得很重。
養豬大棚建設
1、大棚搭建選址
我們應該都比較清楚,大棚的牢固性是沒有墻體那么強的。所以大棚搭建選擇的地址,一般都是背風的,或者避風區,其次就是搭建地的地勢相對較高、地下水位低、比較干燥、交通便利、并且水源充足無污染的地帶。建設地的整體看起來是相對平坦的,不能出現斜坡。
2、豬舍豬圈的建設
豬舍一般要有四到六米寬、長為八到二十米左右,豬舍最好是呈東西走向,這樣豬舍的采光度會相對較好。同時和房屋修建一樣,做好是坐北朝南,冬暖夏涼。然后再周圍需要設立卷簾,用于隨時進行通風。地面需要用水泥修葺好,給豬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。而豬圈一般是二十五平方米左右即可,每個豬圈需要用磚修建或者是用鐵欄桿隔開,這樣方便管理,而且通頭性也好。豬圈一般呈一定的坡度,并且修建糞尿溝,這樣方便糞尿排出,也方便清理豬圈。
3、食槽水槽的建設
食槽和水槽要分開,不能混用。食槽的大小需要根據飼養量的多少來進行設計,一般情況下每個食槽大概是兩米長、十厘米深,每隔三十厘米左右,需要用一根鋼筋隔開,以免豬進入到食槽中,影響其他豬的進食。食槽和水槽分別建在豬圈的兩旁,方便進行管理。
4、搭棚的方法
搭棚的時候需要采用雙層搭建的方法,這樣冬季的保暖性會比較好,同時夏季的遮光性也會好很多。在搭建大棚的時候,盡管在四周都有設立通風口,但為了保持空氣的流通,頂部至少也需要設立兩個通風口,但不要直接對向豬圈內。
5、糞池建設
糞池建設是非常必要的?,F在國家非常的重視環保,對各種污染環境的項目和工程都在不斷的加大打壓的力度。養豬場的建設一般都會修建專門的糞便池,用來處理養豬場中的糞便和食物殘渣等?,F在目前最常見的處理方法就是建設糞化池,這種方法建設的成本較低,而且還可以廢物利用。